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土木工程学院2023-2024学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汪进
一、个人简介:
汪进,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21级本科生、道路与铁道工程直博生。现担任铁道2101班心理委员、中南大学博雅学社辅学义工、土木院21级副年级长等。入学以来加权平均分91.75,专业排名1/76,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一次学年特等奖学金,两次学年一等奖学金,获得中南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中南大学优秀辅学义工等荣誉,参与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结构信息设计和斯维尔BIM建模等十余项赛事并收获荣誉。


二、个人事迹: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在中南的三年求学经历中,汪进始终怀抱着对铁道工程专业的热爱。“勤学善思,攀登不辍”,总结反思是他把握学习节奏的不二法门,教学相长是他淬炼学习韧性的有力工具。“院系里的老师专业且热心,他们树立了我作为中南大学铁道工程学生的专业自信,也教给了我能够一往无前研究和学习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专业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汪进在学业上收获了优异的成绩。汪进入学以来加权平均分保持专业第一,2023-2024学年加权92.71,综测得分96.77,入选中南大学本-博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心怀热爱,潜心科研
“竞赛如火,科研似金”,为了拓宽视野,巩固专业知识,在这三年里,汪进积极参与数学、物理、力学、结构设计,BIM专项,虚拟仿真等方面比赛,收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5项、校级奖项10余项。汪进先后参与“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铁路站场仿真”和“湿化作用下路基刚度演变规律及其对轨道-路基动力响应影响研究”两个大创项目,获得了省级的立项。


科研思想如同竞赛火焰煅烧后的真金,浓缩了汪进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他立足于轨道交通正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的时代背景,在博士生的培养方案中选择基础设施健康智能检测作为研究方向之一。为此,汪进主动学习Deep Learning、OpenCv等计算机领域相关知识,掌握python编程、图像处理等技能,实现了在Pytorch、Paddle Detection等框架下设计针对轨道伤损的视觉检测模型。不仅如此,汪进还曾代表课题组去武汉等地参与实地调研,目前在组中参与和铁科合作的隧道裂缝检测、朔黄的大边坡位移监测以及巡检小车设计研发等工作。
担当作为,行而有力
作为班级的生活委员和心理委员,汪进筑牢班级信息网,做好班级同学兜底工作,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知心人”。作为老生代表,他将优秀经验薪火相传,用自身星火之光点亮学弟学妹的前行之路。在23级新生的学习经验分享会上,他向100多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收获了不错的反响。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担任土木院21级副年级长期间,汪进参与组织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班级间篮球比赛、简历大赛等各类文体活动及比赛10余场,协助年级开展学风建设、职业规划、工作宣传、公众号建设、学年评价和保研综测鉴定等各板块各阶段的工作,经手文件超过3000件次。汪进努力服务年级建设,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年级的凝聚力。


“荧烛末光,增辉岁月。”作为学院辅学义工,汪进亲身参与到辅学工作当中,主讲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学、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钢结构等等,辅学总时长超200小时。同时作为年级学风建设的负责人,他牵头组建了辅学义工团队,团队23名义工遍布各个专业,成绩均在专业前3%,课程涵盖高数、大物等30多门。团队辅学工作覆盖28个班级,挂科同学覆盖率100%,有挂科风险的同学实行一人一策针对性帮扶,日常开展班级特色辅学,考前推出学院集中辅学活动。三年来,共组织开展学院层面辅学活动20余次,专业及班级层面40余次,一对一辅学230余次,团队辅学总时长1000余小时,开展的线上线下答疑不计其数,辐射学校2000余名学生,带领团队帮助30余名同学脱离留级风险,走出学业困境。


三、寄语: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志有所持,才可登高。
四、导师评价:
王卫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重载铁路工程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汪进同学综合表现优异,思想积极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刻以一名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学习上勤奋刻苦,成绩在铁道专业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和科研工作,对专业有热爱,对未来有目标;作为学生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在辅学、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表现突出,工作效果显著,为周围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是一位踏实稳重、品学兼优的学生。
中南大学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