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期不负,长路为知索
——冶金与环境学院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何昕原
一、个人简介

何昕原,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浙江金华人,冶金与环境学院2021级本科生,现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入学以来加权平均成绩90.84,专业排名前4%。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任冶金与环境学院学生会学术部副部长,并负责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一项。曾获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二等奖、中南大学优秀学生等二十余项荣誉奖励。

二、个人事迹
勤耕不辍,精业笃行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何昕原始终秉持着“知行合一”的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专注于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入学以来,她获得了加权平均成绩90.84分,专业前4%的优异成绩;获2023至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学年一等奖学金;以653分通过英语四级,以585分通过英语六级。在课余时间,何昕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二等奖、湖南省“挑战杯”银奖、中南大学物理学术竞赛(CUPT)三等奖等奖项。除此之外,她也曾积极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暑期访学等课外学习活动,拓展学科视野,努力成长为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从锐角的自我,奔向钝角的辽阔
学习之余,何昕原兴趣爱好广泛。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运动场是她精神上的休息站,体育活动是她丰富大学生活的桥梁。
何昕原担任学院女篮队长,曾带队获得2024年中南大学院际女子篮球赛四强;在中南大学第二十一届田径运动会中获得100米冠军、800米亚军和4×100米接力亚军;在比亚迪杯中南大学第二十二届田径运动会中获得100米冠军、200米冠军和4×400米接力冠军;代表中南大学参加高校百英里接力赛分站赛;参加岳阳马拉松等多项校外体育活动。从100m到21.0975km,何昕原跑的越远,离自己越近。

躬耕力行,尽职尽责
何昕原始终认为,学生工作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也是为集体贡献力量的宝贵机会。
入学至今,她一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积极推动班级学风建设,统筹班级实验安排,配合授课老师完成教学工作,积极组织班级辅学,在她和班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所在班级9人保研,其中6人直博,班级保研率达38%。大二学年,何昕原担任院学生会副部长和辩论队副队长,以扎实推进学术交流活动为基础,组织筹办新老生交流会、院际联合辩论赛等活动,担任新生期中考试监考、改卷等任务,助推学院学风建设。累计组织开展活动十余次,服务超2000人。
积极求索,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科技赋能。为了成为新时代科研人才,何昕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她负责的“锂电池用高熵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设计”项目获全国二等奖;参与“挑战杯”赛事,针对铅污染和碘化铅高度依赖进口难题,创新性运用湿法冶金技术从废旧铅膏中短流程回收铅元素,并合成钙钛矿用高纯碘化铅粉末,助力光伏行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获湖南省银奖;参与基于铜锌锡硫太阳电池与钠离子电池体系的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在锂离子电池因电解液泄露而频繁产生起火、爆炸的背景下,基于现有研究基础,提出“无机/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表界面作用机制研究”课题,申请湖南省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一项。

勇立潮头,心系社会
作为注册志愿者,何昕原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疫情期间,何昕原担任常态化核酸检测学生志愿者,协助医务人员完成1000余人次核酸检测任务;担任“智慧潇湘,才聚星城”跨国企业人才双选会活动志愿者,承担翻译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利用假期时间,她还进行短视频实地调研,平台播放量超十万,助力城市文化宣传。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三、个人寄语
探索永无止境,试错即是财富。无论走得多远,保持初心,勇敢追求。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四、导师评价
张文超(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何昕原同学学术基础扎实,科研潜力突出。她带领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并在“挑战杯”赛事中获湖南省银奖。她还主持了湖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展现了出色的问题探究能力。同时,在班级学习委员及学生会副部长岗位上,她积极推动学风建设和学术活动,组织班级辅学,成果显著。她还在田径和篮球等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全面发展。
中南大学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宣传部